目前,我國雖然已經成為銅及銅合金粉末生產大國,但是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。中低端產品過剩,高端產品需要進口,產品結構性嚴重不足,這直接導致銅粉生產企業舉步維艱。同時,人才、技術、裝備、生產水平以及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。隨著銅粉市場的日益國際化趨勢,為縮小差距,筆者認為我國銅粉產業的發展需堅持以下幾點:
1)爭取政府的支持,改變我國銅合金粉末材料工業落后的現狀。銅及銅合金粉屬于電解銅—納米級銅粉產業鏈龍頭項目,廣泛應用于粉末冶金、機械、航空及國防工業,依賴于各行業的發展而得到壯大。因此,需加大力度爭取國家、地方政府科技與產業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,以助力企業盡快形成自主創新能力。
2)加強消化吸收,加大自身研究和開發能力的建設。目前,國內知名生產企業有北京有研粉末新材料、重慶華浩、金川集團、天津瑞爾普和蘇州福田等。國內銅粉的生產工藝已基本成熟,能穩定生產。單純地引進設備不利于形成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,且投資巨大。國內已有能提供成套生產設備的廠家,但設備的生產能力和水平還不能完全替代進口生產線。因此,相關企業仍需要繼續自主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生產設備。
3)加大銅粉行業的智能化、自動化生產。目前,我國在粉末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程度較低,應加大這方面的投入,盡早實現全面自動化生產,穩定粉末品質。
4)“產學研用”緊密結合,促進科研成果快速產業化。目前,超細銅粉生產企業的技術力量還很薄弱。生產企業需要與高校、科研院所形成長期穩定的產學研用合作體系,應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開發能力,加強自身的技術實力。以利于企業不斷地改進工藝、研發新的產品。
5)加快產品結構調整,瞄準國際先進水平。我國銅粉末產能雖然已經是世界前列,但是高附加值的超細產品結構性嚴重不足。因此,發展銅粉加工行業需避免盲目重復增投、擴產造成中低端市場產能過剩,高端市場依賴進口的局面。企業應分階段循序漸進地調整產品結構,逐步替代進口產品,以高附加值替代高產量,做強做大我國高端超細銅粉行業。